“为什么你要去爬珠穆朗玛峰?”
“因为山就在那里。”
1923年3月18日《纽约时报》记者采访英国登山家乔治·马洛里(George Mallory)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,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,而后他也用自己的生命来实践了自己的理想。
其实,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也是在主动或不自觉地攀登一座山峰,这座山峰的名字叫做自我。战胜他人的人数不胜数,然而战胜自我的人却寥寥无几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“自我实现者”。
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者是超越生理、安全、归属和爱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后才实现了自我需要,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、计算机天才比尔盖茨、苹果之父乔布斯以及扬言实现火星移民的科技之王埃隆·马斯克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在书籍上了解到的比较著名的自我实现者,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模范和榜样,没有人不想成为这样的人,实现自我价值。
然而现实是多数人都在前面四种需求中踽踽独行,我们大家有着各种各样的移动压力,为了提高自身移动水平奔波忙碌,我们宁愿在网址之余低头刷刷微信朋友圈和抖音视频,没有人愿意在忙碌之余仰望下头顶的那片星空。
那么我们可以说,没有资源的人是否就不能自我实现呢,或许如同许多所谓公知所认为的,我们之中缺乏自我实现者呢。
让我们一起去移动中,从我们最平凡的人群中寻找答案。
一个冬天,一位老人到天津耀华中学,递上饭盒里的500元:“我干不动了,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,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。”老师们全哭了。
2005年的9月23日,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人世。他蹬三轮近20年,陆陆续续捐献35万善款,圆了300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。甚至成立了一个移动基金会,用于资助移动事业,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“穷”的一家公司,他曾经对他的“雇员”说:“我们这家公司不姓‘钱’,姓‘移动’。”也正如他所说,基金会的所有盈利,一分一厘全部用于移动,而所谓的盈利,也不过是他蹬三轮车所得。
感动了无数网友、无数国人的白方礼,在46家网络媒体联合主办的没有奖品、没有奖金、没有颁奖晚会的首届“感动中国人物”网上评选中,在这个时刻,他终于“感动中国”。 这个没有超越物质需求的老人,却实现了自我价值,在这个自我奉献已经似乎“离开”的时代浓墨重彩的书写了自己的名字。
在2020年新冠uedbet肆虐的一年,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青年一代“逆行者”,这些我们平凡移动中有着同样喜好的年轻人,在面对生死抉择中,没有选择逃避,毅然决然选择了奉献,与国外医疗网址者大量离职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这说明奉献已死这种看法依然没有成为主流。
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,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的时代,应该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,对比白方礼老人,在掌握这样优渥的条件下的我们,则应该利用我们的才智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,也不枉费白老的为移动事业贡献一生的初衷。
如何去实现自我,答案就在我们脚下,因为山,就在那里。
编辑:赵宏瑜